写在《百日百帖》出版之际——四海书院理事蓝霖新书先睹为快!
2018年4月-7月间,四海书院理事蓝霖在书院众多书友的陪伴下,发起了一项“百日百帖”书法行动。”百日百帖“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四海书院诸多书友的关注和追随,大家在蓝老师的“百日百帖”微信群,一同临帖,相互品赏,相互激励,也成为了书院一件学书美事。“百日百帖”行动圆满完成后,众多书友建议蓝霖理事,将其结集出版。如今,正是在四海书院书友的帮助下,《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一书顺利由西泠印社出版。
值《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一书出版之际,书院公号特刊发该书《后记》一文,及当代书法教育家高惠敏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周祥林先生为本书写的序,并附目录、内页若干,以飨书友。文末有本书购买链接。
写在《百日百帖》出版之际
总以为是来日方长,却不道是流年暗换。《百日百帖》一书,终于排版设计、校对完毕,即将付梓了。原以为能在2018年完成此书,转眼却已是2019,多事的戊戌也即将过去。(备注:后记写于2019年初。《百日百帖》一书已于2019年9月底出版印刷)
时光流逝,手抚手稿,沉淀在心的,是沉甸甸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沈鹏先生。沈先生在书坛是泰山北斗,我在书坛则是无名小辈;万万没想到的是我那拙劣的临写、浅薄的文字,竟也博得沈先生俯身屈就,大笔题签。于沈先生,这是宽洪博纳,不计浅薄、提携后辈;于我,则是一方面深感荣宠无量,另一方面却自知鄙陋而汗颜无地,唯有继续不懈努力,冀能不负先生期望于万一。
感谢先父挚友高惠敏叔叔为我赐序。高叔叔早年从启功、高二适、王遐举诸先生游,曾与先父同学于欧阳中石先生门下,后于首师大教授书法,胸中博达,笔底流华;故而我深知,文中对我这晚辈,纵偶有褒扬之词,实也应作鞭策之语而铭记于心——关爱侄辈、望铁成钢之意,更令我感念、催我精进。
感谢周祥林兄为我赐序。周兄是沈鹏先生高足,眼界高远,立论闳深,更兼为人亲和,文中不吝溢美之词,令我愧不敢当;周兄曾对我说:“如今像你这样写字的人很少。”此语至今感怀,周兄一方面勉我不阿时风,坚守文人传统、书法正道,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关注今人,善学善用,不入时弊。
感谢我的老师蒋朗朗,他很宽容地认可了“百日百帖”作为值得记录的庆祝北大120年寿诞的校友行动之一,嘱北京大学公号刊载此事,并转发“百日百帖”全部临帖图片。“百日百帖”作为一项校友的自发行动,得到母校的认可,得到老师的首肯,这是莫大的荣耀。
感谢与我共同度过博雅塔下时光的未名八八同学们。于江淳、吴慧、龙飞等同学启发鼓励并陪伴我经历了“百日百帖”全过程。祝红梅同学帮我筹画、谋划,并鼓励我将“百日百帖”结集出版。是她的鼓励让我飘飘然而自不量力,临帖越临越认真,文字越写越冗长,百日结束后还敝帚自珍地汇聚成册,不揣冒昧地望出版社门而投“纸”。
感谢美籍华人学者宋剑雄兄的热情绍介,感谢杭州富阳王小丁先生对书稿的垂爱与提携,是他们促成了本书能有机会获西泠印社出版。感谢富春汉罡的姚见清总和曹敏、守望阳光等小伙伴,为本书精心设计排版,使我庸鄙的图文顿觉面貌清雅,不至过于愧对读者。感谢老友杜羿玮兄,为我精心设计封面,杜兄大才,使本书品味顿时提升不少。更感谢西泠印社王一帆老师作为本书责编,帮我细细校稿,修改了文中很多不妥当的提法,揪出了当时草草写就文章时不慎留下的错字病句,使本书不至于太过愧对读者。
感谢北大诸校友群——未名1988、未名湖、七七八八未名湖、北大校友书画协会、北京大学历届书法社、北大校友投资理财共享群、点赞北大、博雅艺趣等,感谢各书法群——四海书院、水墨情怀、书法网的朋友圈等,还有我的诸多同学和亲友群,宽容我连续一百天用自己拙劣的临帖和浅薄的文字刷大家的屏,并用热情的点赞,鼓励我完成了这一百天的自我挑战。其中也有同学耐心承受多日,而最终不堪其扰,对我提出批评的,我诚恳接受,后来也不敢再扰;方知艺途多径,书法终是小技。
感谢随着“百日百帖”进程逐渐汇聚起来的“百日百帖”群友,你们是本书撰写历程最直接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感谢群友杨爽,出谋献策、协助校对、整理目录,并为本书出版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建议。感谢陈金木兄、高磊军兄、万齐龙兄、冯华兄、曾雷兄……及诸多“百日百帖”群友——限于篇幅,恕我无法一一列出了——一路的陪伴和支持。如今“百日百帖”群已仿古人故事,改为“一临一创”,各位共历“百日百帖”的朋友,因书法美学的认同而相知相聚,今后仍将因书法美学的追求而相亲相伴。
为了“百日百帖”,我建了一个公众号“最美书写”,百日百帖的所有内容都在公众号里展示;今后,这个公众号也将继续作为我与大家的书法交流平台,长久更新下去,欢迎读者关注。
而提起家人,尤其是正上中学的女儿,我的内心更是愧疚与感激交杂无以名状。由于工作繁忙,“百日百帖”占用的是家庭时间进行的:每日回家除了吃饭与睡觉,我的时间几乎全部被百日百帖占用。我爱人默默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女儿则默默献出了她理应拥有的父亲陪伴时间。直到“百日百帖”完成后,她才在一次恸哭中倾诉,在那三个多月里,她也渴望、但无法与父亲交流,家中似乎没了“父亲”这个角色,只有一个日夜为书法忙碌的“大咖”……孩子,那段时间,爸爸没能尽好一个父亲的责任,“百日百帖”这种疯狂的行动,在你长大成人之前,爸爸只敢玩这么一次了;而你长大成人之后,只怕爸爸已经没有精力再这么疯狂了……爸爸只希望,这事能作为给你的一个小小的例子,当你今后遭遇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件事:再多坚持坚持,很多困难的事都能完成的。
“百日百帖”活动开始之初,我父亲蓝君植因脑血栓而住院;“百日百帖”活动结束后月余,父亲因突发心梗,在他的书法工作室中仙逝。父亲一生爱好文学,浸淫古典,更是把自己的生命与书法结合到了一起。他游学京华,师出名门,书声遍闽,桃李成群,却僻居乡远,隐身陋巷,述而不作,翰墨自乐。我的书法深受父亲影响,但却深愧,未能如父亲所望从学从艺,而今从事不学无术之业。按父亲的严格要求,“百日百帖”如此浅陋,断不足以成书,但我却想,“百日百帖”过程与父亲之病、之逝时间如此相合,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促我成书,以将我继承自父亲(但却万万不及父亲之所望)的书法知识、美学理念,林林总总汇聚起来传播开去,也是一种宣告,子虽不肖,纵所学不及万一,也当继先父遗志,克绍箕裘。
呜呼,此为记。
蓝霖
2019年1月12日
蓝霖有豪情,百帖百日临。闻听此讯,我的反应,怎么尽是《书谱》中的词句不请自来?诸如: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考其专擅,摭以兼通: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翰不虚动,下必有由;编列众工,错综群妙……等等等等。
及至网上亲见“蓝临”百宝,脑瓜里冒出的老辞古调,也还是离不开孙过庭。诸如: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余不一一。
大腕孙虔礼这些言辞,当然不可能说指小子蓝霖,但我由“蓝临”想起《书谱》,虽说不出是何缘由,但用它来“邂逅”百日百帖的动机和结果,却真有合拍相契之幸。哦哦对了对了,蓝霖对孙过庭,可谓敬畏有加情有独钟,《书谱》这煌煌“双璧”,他不知临了多少遍,乃至文能脱口而出,书可信笔乱真。莫非,蓝孙之“互动”,早已心有灵犀,而我这下意识,抑或就是那“交情”的wifi感应?
北大尽出幺蛾子。一百天要临一百种帖还要经得住人瞧,这要何等的胆量和功夫!每天工作繁重压力山大还要辅导孩子,我实在想不出,从哪还能抠出时间来完成这“保质翻新”。临帖这活儿,稍有生分犹豫就败兴露怯,即便是精力旺盛全神贯注,也未必都能临像写准。只能说,百帖的大部分,蓝霖平日就积累深厚烂熟于心,需要“现学现卖”的,只占十之二三的权重。除了临帖,还要写文,诸家诸帖的介绍文字,竟也写得相当睿智生动。须知这也是海绵挤水的“百日咳”哦,没有对书法史的熟稔和卓识,哪里写得出这样既接地气又耐咂摸的“急急风”。
好大一个“坑”!自挖自跳,活该他“No zuo no die”,然而这不明觉厉的背后,是不是也反映他对书法的热爱和用功,还包括福建语文状元的文笔自信?
说到书法真谛,脍炙人口的有王僧虔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和张怀瓘的“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当今众人,举着这“重神不重形”的大旗,自我膨胀一路挥霍,哪怕临摹笔乖形讹打哪指哪,反正都有个“神”字在背后戳着。对这志大才疏或文过饰非的时尚表现,我一向不肯苟同,在某部拙著中也曾大唱反调:一切关于“神”的书法感受,统统来自对“形”的视觉效应;不同的“神”,一定产生于相应的“形”,除此绝无第二途径。尤其是临摹,只要“形”的模仿能巨细无误,那么“神”的传递就一定惟妙惟肖;假如写出来“神”与原作不合,那么从“形”那里,一定找得出具体确凿的误差和原因。“神”属主观感觉范畴,因人而异见仁见智,背后较少科学根据和量化标准;而“形”的衡量却客观确凿且有尺寸可较,长短多少锱铢分毫,一比一量,异同立见;差在哪里该怎样改进,也一定辨得明说得清。我还打比方:临摹有如写生画石膏像、钢琴弹练习曲,形象要酷似,节律求精准,这貌似“低级”的“作业要求”,虽不过是求精求准,但不下功夫肯定不行,而且高低好坏照样等级分明。弹得精画得准,不一样可以供人欣赏、为人称颂?
认同以上拙见,就很容易解释后人临摹《兰亭序》,为什么多愿选遵冯承素的钩摹本,而弃用虞、褚、欧的对临本——毕竟钩边填墨,比眼瞧手临离原迹更为精准。学书找字帖,当然也是珂罗版、复印本最不“走神”——器械复制为什么神不走样?因为它虽无“理解”和“思想”,但笔画字形绝无丝毫“跑偏”的可能。于是就有结论:临帖一定先求形准,形似则神到,毋庸怀疑;能做“复印机”,手眼配合的能力就相当了得;所谓基本功,不就是形神兼备、笔到意到么?
说到求像求精,作者似乎也不回避“复印机理论”(他自己也公开声明),“蓝临”对照原帖锱铢必较,就愈显谦敬忠诚,亦步亦趋争取不差毫厘,就成了自然目标天经地义。看得出来,蓝霖把还原法帖的形和神,视为眼前要务,当作此刻己任。究竟做得怎样?我以为多数堪称佳构,由今人表达古意,做得相当服贴地道。当然也不是无懈可击炉火纯青,相比而言,“蓝临”笔法,帖意更胜碑趣——还是二王虔礼、苏米颜赵更熟些,起承转合收放疾迟,都是原作的意思。而写到碑,无论汉魏,就有点紧张矜持,毕竟刀刻錾凿,“黑老虎”劲大难以驾驭——或许,还是给这“百日”逼的累的。
统而括之,“蓝临”的总体规模,称得上“尽精微,致广大”,老实为本,追随求是。我除了佩服蓝霖的志向和胆识,也欣赏其造就的艺术群像和美感氛围。“大拇哥表情”,只能用于微信点赞,写文章中说些祝贺、赞赏的话,于我是既由衷又应该的。
眼下当今,不以临帖为荣而只要“写自己”,已成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复印机般的铁画银钩,还常常给人瞧不起,比如清代的临摹大家俞和与赵世俊,年轻人已所知不多。临摹只为“体验”而不求“像”,还借孙过庭的话,那叫“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然而,时代毕竟更加多元多面,还曾见有一拨人靠公号联系,趁天黑愿花十小时绕二环走一圈的。你说这是图什么,嘿嘿,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临帖这坑,仍有不少人愿意跳,要问其中的讲究和乐趣,我想起张长使秘授颜鲁公的话:“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是的是的,不告诉你,咱各玩各的。
蓝霖用“百日临百帖”向北大献礼,要我写个序。我没念过北大,哪有他那援笔立就倚马可待的本事,写篇短文也要伤点脑筋的。不过老家伙也并非全无底气:俺与你爹同窗数年(霖父蓝君植,闽中大书法家、理论家,述而不作,尤令我佩服),论辈分论交情,你都没这运气。等你到了咱这年纪,还敢玩一把“百日百帖”,若还能保持这样的精气神,我和令先严“在那头”再为你鼓掌不迟。
高惠敏 2018年10月气喘嘘嘘
高惠敏,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原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每次来到岳麓书院,都会在门前驻足良久,“藏之名山,纳于大麓”八个字,总让人生出敬意,这种境界,莫说当代,即便古代也极少可见。看来,纯粹的自得其乐真的是难而又难。
数年前,偶与蓝霖君相识,虽然知道他喜欢书法,却也并未在意,因为现在书法已成了很多人的能事,而事实却又不能。直到有一次,偶然看到他的作品,才大为惊讶,他诸体悉备,尤擅行草,取法晋唐以前,可谓得法书之正脉。自此,我们便常有交往,互以作品相论,乐之甚也。
立冬后不久,忽然收到蓝霖君新著《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的样稿,不免又生惊讶:“一个不事张扬的人,怎么突然出起书来了?”一问才知道,其心所系乃母校北大百年之诞也。于是细细展读,继而兴叹:“其字灼灼,其文臻臻,字文交映处,互为表里,深厉浅揭自成,令人生无竟意也。”夫书法一道,向以古则为绳,不临帖,不师古,绝无可成。
《百日百帖》搜集古今名迹名刻,其临摹、阐述,既得百家之趣,复伸一己心得,可谓别开生面,广之当下,更助经典之传扬,美好之流布,其功大之焉。品味咀嚼,甚有启迪。总而述之,约有其五:
一者,形。
通观是著,真行草隶篆五体俱全,与原帖并之,形貌极其相似,或有乱真,以此可知,作者在形貌的把握上,能力非凡。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除了冯承素摹本外,尚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临本,这些无疑都是天和之作,而到了明淸,王铎等诸名家亦皆触及,但凭心而论,不逮前贤处远极,《兰亭》之不易临,可见一斑。蓝霖君不惧其难,竭力而上,视其所抚,虽偶有乖舛,却大致仿佛,可谓承其绪也。审著中它帖,亦莫不如是。
二者,神。
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故,凡临帖者,得其形貌,不足贵也。今传元常诸帖,大多为逸少所临,然世人皆视为元常合作,究其源,乃逸少之临神形并备故也。蓝霖君所临诸帖,形貌之际,颇有神会,虽不逮原作,亦爽爽有一种风气,此正其可贵处。亦可医时下浮躁之病。
三者,法。
临习古帖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还原古帖,而是要从中获得古人的笔墨技巧,简而言之,就是笔法。书法的笔法,由商周经秦汉至魏晋,逐渐从单纯、丰富到完美。尤其魏晋笔法,往往与字的形态紧密相连。我们读古代的书论,如蔡邕的《九势》,索靖的《草书势》、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等,讲的虽是字势,核心却是用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最大的内形式。非只行、草,钟(繇)楷、晋楷、唐楷,篆书、隶书,也无不以笔法为核心。
除笔法外,字的结体也需用心关切。赵宋之前,尚无活字印刷,汉字之结体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我们看此前的文字,千姿百态,众美纷呈。之后呢,以颜楷为础形成的宋版印刷字,逐渐成了汉字结构的楷模,千姿化而为一,众美不见其宗,明清虽张扬个性,而恰恰个性虺隤,伪二王形成的馆阁体盛行,便是例正,这一伪劣之病,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不明其妙的习书者,更有伪名家推波助澜,其害极大。
蓝霖君的《百日百帖》,以形立言,或许更能引起当代人的深度思考。
四者,雅。
这里的雅,既是形容词:高雅,雅逸;同时还有雅化的作用。
蓝霖君所临诸帖中,钟张、二王以及苏米等,本就是雅逸文人的典范,而金文、《曹全》,《礼器》等篆隶作品,皆贵族器用、庙堂之书,高雅是其本也。但北魏刻石中,则有很多莫说在当时,即便在今天也算不上高雅的作品,这类的作品,临摹者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不会仔细认真的甄别,或对书法史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就很可能以俗还俗,适得其反。清代的很多书法家终生事此而所得平平,即是哀哉!
视蓝霖君所临,都无形中将其雅化,此则超越乎临摹,而多改良创造也。是故,此部分尤应引起读者关注。
五者,理。
《百日百帖》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止有所临之帖,复有所阐之述......导读文字。
一百件字帖,一百篇文章,其用心可谓苦也。这些文字通俗有趣,却又蕴含义理;汩汩而出,却又思路奇特;浮想联翩,却又言之有物.......,读者在欣赏临作的同时,再看这些体会之言,感性和理性必在不经意中互为渗透。
中国艺术最讲的是境界,而书法的境界恰恰又只能从最坚实的基础中寻得,这个坚实的基础中,方法的正确和勤奋的努力,当为至要。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要找明师而不是名师;所以,王羲之发出池水尽墨的感叹;所以蔡邕作笔论、韦诞盗笔法、智永成笔冢……
蓝霖君幼承庭训,得书法正道;既长,博采众家;加之南来北往,所历也多,尤能“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可谓明师勤奋,一寓其身也。
窃以为,《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的出版,既是蓝霖君数十年砚田耕耘的心得,同时更是为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
是为序。
周祥林2018年11月19日于日本和歌山
周祥林,当代著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导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什么?你说我漏了重要信息。哦,对对对。请看详细的图书信息。
《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贴导临》由西泠印社出版,一本书“泛读”100书法经典!168包邮!16开本,全书252页,沈鹏先生封面题字。
具体购买请点击此链接:
西泠新书《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一本书“泛读”100书法经典!
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号的报道: